close

 

兩岸-合照.jpg  

2015年的暑假

 

我在朋友的邀請下,參加了時報金犢獎與北京大學新媒體營銷傳播系共同舉辦的

2 0 1 5  兩岸大學生創客營』

 

這是一趟為期十天的旅程

除了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外,更是促進了兩岸大專院校生彼此之間的交流。

 

這十天,學員共分成了八組,最後以主辦單位提供兩個品牌的商品做為實戰案例,

進行實際的廣告營銷並且上台路演(簡報),以及回答評審的問題。

 

我其實不是就讀相關科系,不管是行銷還是設計,我都是門外漢。

正因為我不會,所以這是我堅持去嘗試的動機,「走出去,離開舒適圈,才知道自己的方向與自己不足的點。」

 

 IMG_20150817_132712  

 

 


 

五項彼此的差異

 

「穿著與面子」

 

還記得到第二天時間結束時,被通知隔天可以不用穿發送的隊服。

 

第三天一早,大家集合準備去參觀創業大街時

我聽到了一個說法「一看穿著就知道誰是台灣人誰是大陸人了。」

我也開始觀察,我發現台灣學生的穿著,比較講究「特殊」

大陸學生則是教友書生味的「氣質」

 

這十天當中,每組都必須當一天的值日生,

負責在課程開始前聯絡講師以及上台簡短介紹(講師來歷)並歡迎講師上台。

 

當時我負責介紹一位來自台灣的年輕創業家,

我為此將他的資料看了一遍又一遍,爾後設想介紹講稿,然後開始一直練習。

 

講師到了,課程開始前10分鐘,

我站在講台旁邊,不斷地反覆練習,其實我非常緊張。

 

這時候我們同組的一位陸生發現我「怪怪的」

然後開口問我:「你怎麼了?還好嗎?」

:「沒事啦!就..我覺得很緊張,一直口吃」

陸生: 「緊張?為什麼會緊張呀?

: 「痾就我怕出糗吧(?)

陸生:「有什麼好怕出糗的咧...噯呀!台下那麼多人,你未必都認識,他們也未必都認識你,沒有人會在意的啦~不必在意他們的眼光~」

 

聽完這一番不知道算是鼓勵還是嘲諷的話後,

頓悟了五分鐘這五分鐘結束後我走上台。

拿起麥克風,請同學回到座位上並且順利地介紹與歡迎講師上台。

 

在那頓悟的五分鐘,我有了個結論 

【恐懼是一種選擇,緊張何嘗不是呢?】

 

 


 

「表達與分享」

 

記得我們每天課後休息的午飯時間,也不忘繼續討論行銷策略...

那天晚上,大家在組長的房間內工作(設計、討論、觀看數據)

我們都相當投入,也都積極發表意見!

但有時「有些多餘甚至無意義的意見,是在浪費時間」

我們總是喜歡在開會時說「我覺得應該是…..所以…….」、「我覺得…..

其中一位武漢妹子和我們分享她師傅的一句經典

「別老是一堆雜毛問題唧唧咕咕 !你做過市場調研了嗎? 你整理出實際的數據了嗎?若是沒有,就別在那跟我瞎扯淡說你覺得」

 

 兩岸-小組工作1.jpg  

 

分享

 

人與人之間

拉近彼此的,莫過於分享了!

 

分享喜怒哀樂,分享知識
分享你知我不知的、分享我知你不知道。


 

「思維與思念」

 

我們在討論發想文案內容時,我發現陸生的文字

總是帶有著濃厚的感情

那種感情「像是對家的思,對父母的念」

 

休息時間,聊過幾次我才明白 

他們大多數人,為了求學

都是離鄉背井,遠赴千里之外

那距離可不是台灣最北與最南能相比

 

我們這十天競賽的商品是「毛巾」

當時的其中一個文字鏈廣告中的文字

「媽媽當年的嫁妝裡,就有兩條這樣的毛巾」

 

廣告  (此為其中一橫幅廣告)

 

當然我們台灣學生也是有情感的

這是當時那則廣告的標語

「我對我自己的期待,我明白」


而我與同組一位浙江才子共同發想這則廣告

同時是八組中

唯一最高點擊率達到12%以上

 

台灣廣告  

 

 交流

 

一樣的語言, 卻有著不一樣的思維

究竟差別在哪?我想, 用文字可能無法清楚的描述。

有時在競爭的情況下, 環境迅速發展的情況下

才發現自己很渺小, 不免會有些挫折感。

但是透過這些, 更清楚了自己哪方面不足, 哪方面需要做更正!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對初衷的「熱情」

才能不被大環境的種種因素所改變了


 

「文明與素養」

 

在第五天還是第六天,主辦單位邀請我和幾個台灣學生,

去分享「自己對於大陸公共空間文化素養的印象以及自己在台灣所受到的教育有哪些?」

我則是提到幾個我在那幾天真實發生的事

 

那天在一間賣包子和餃子小館,排著隊等著點餐。

突然我聽到排在前方的一個中年男子非常大聲地說著非常繞的普通話”(北京腔)

我聽不太懂實際內容,但是當時我以為他在和服務員吵架 

心想「怎麼沒有人去勸說一下,不然等等打起來怎麼辦」

沒想到後來聽到服務員說:「好咧,等會兒給哥您送去」

 

我才開始思考,說話大聲,好像本來就沒有錯

「生長環境因素罷了,只是在轉移生活環境時,需慢慢學習與融入」

-

另一個是搭公交車(公車)的例子

 

一台塞滿人的公車進站,我看了就不想上車..

告訴身旁同行的陸生「我們等下一班吧!這班人太多了」

同行陸生回:「下一班不會比較少,趕緊上車吧! 不然沒公交車,得花更多錢去叫出租車,那多不划算呀!

-

 兩岸-中關村地鐵站.jpg  

 

 

是我們過得太舒適,還是他們太野蠻?

我默默地在心中進行反省..

 

 此為先前以較主觀的口吻所發表的相同議題


 

「教育與自由」

 

 

武漢妹子是我這趟旅程中,最欣賞的一位陸生

她的那幾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

 

1%知識在成功人士的頭腦裡,99%則在那冷門的書籍裡」

「不是我們不願意改變大環境,而是現實使我們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

 

IMG_20150823_114845.jpg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條路

 

我們這一組7人,2個台灣人5個大陸人

那天晚上,我們決定去外面吃烤鴨  

 

在晚餐結束後,其實我們可以搭公交車(公車)回北大那邊的宿舍

這時其中一位陸生提議:不如用走的回去吧,散散步,咱們還可以聊聊天!」

 

在散步的過程中,我們開始聊著各自的童年,甚至唱起了兒時朗朗上口的兒歌

過程中,我始終走在他們的後方,望著眼前那熟悉的畫面((其實是我...不太會唱歌))

 

我們就這樣,很活潑地在這一路上走著

我們經過了許多電動車維修站(類似台灣機車行),經過了許多家小吃店、雜貨店

 

每一戶每一家的人們,都望了過來

吃飯的人們也都抬起了頭看向我們這邊

 

因為這街上、這路上都是我們的歌聲與笑聲

忽然間地,在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畫面,是小時候在那巷子口與附近鄰居的小孩們玩耍的記憶!

 

同時,我是在那時候才知道有這首歌(逃跑計畫-)「夜空中最亮的星」

兩岸-那條路我望著天.jpg  

(在那條漫長的路,請陸生幫我拍攝的照片)


 

我在第一天的日記上這樣寫

 

   

 

抵達,入住。 

文化衝擊!

目前還沒參觀科技公司,走在大街上,發現這裡有80年代的台北味!

 

兩岸-日月光街道.jpg  兩岸-宿舍.jpg  

 


 

第三天的日記..

 

 四面八方 

 

來自各地不同的「菁英」分子,得到任務後,都充滿幹勁的準備展開「行動」了!

這兒,非常競爭,非常殘酷。

但是競爭與殘酷產「人才」。

 

  IMG_20150817_134229  

兩岸-某會場.jpg

 


 

最後一天

  

「收穫」

 

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
反而不是學了多少東西;
而是「結識了不同的人,聽了不同的做法,接觸了不同文化。」

 

兩岸-我們這組的手繪.jpg   

 

 

兩岸-蛋糕.jpg

 

 

 

 

 下回分享兩岸創業競賽的"殘酷故事"

arrow
arrow

    Mr.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